近期,短短数天之内,从“北京小学生被伤害”到“甘肃庆阳女孩校内被打,下体受伤”,校园暴力事件又一次冲击着舆论的眼球,更是挑战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底线。
舆情回顾
1月13日,微博网友@天山雄鹰ZH爆料称,2018年12月14日,甘肃庆阳宁县和盛镇杨庄小学一年级女孩因为被怀疑偷了一支口红,被老师和同学殴打致下体重创,可能丧失生育能力,引发舆论关注。1月14日,甘肃公安回应称,目前涉事地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置中。
1月15日,宁县公安局、宁县教育体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经调查,8岁女孩是被两名男孩(7周岁、6周岁)用笤帚对下体进行乱打乱戳,致其下体受伤。
通报中还称,受伤女孩已于2018年12月30日治愈出院,并由专人陪护心理疏导;因涉事两名男童未满14周岁,不予处罚,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同时,免去涉事小学校长、副校长职务,并给予警告、记过等相关处分。
1月15日,“梨视频”发布一段被打女孩的采访视频,女孩称是因为怀疑偷口红而被老师与同学殴打。而官方回应与女孩和家属的说法完全不同,通报明确女孩被打,是因为一块橡皮、一元钱所致。
1月17日,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女孩伤情加剧,被单独隔离在医院楼层的病房里,疑似被“阻止转院”。亲属当天接受采访时称,“是镇上大队的人(对转院进行阻拦),但他们没说不能转院,只是说,官方会负责孩子的转院,说明天(1月18日)就会转。”宁县警方表示,“一切以公安局、教育局和当地政府的发布为准。”
1月21日,针对网上“甘肃庆阳宁县一8岁小女孩疑在学校被打致下体出血”一事,庆阳市委发布情况通报,对网友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通报称,班主任肖某某与小女孩被伤事件无直接关系,但因为失职失责已被解聘,纪委监委已启动问责程序。
监测分析
根据消费日报社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2019年1月13日至23日,全网共监测到相关信息170218条,其中微博164123条、客户端1921条、微信2296条、网站972条、新闻467条、论坛273条、视频84条、博客43条、报刊13条等。
关注度走势图
来源类型统计图
情感分布图
从关注度走势图可以看出,1月13日,该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微博网友的转发、转载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推动着该舆情事件迅速升温发酵。同时,该条信息被新浪、腾讯、搜狐以及东方网等网络媒体纷纷转发,事件由此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人们对小女孩表示同情的同时,也表达出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愤怒与谴责,并将矛头直指当地相关部门的不作为。
官方回应的当天,官方回应与女孩说法大相径庭,舆论的不满与质疑情绪彻底爆发。媒体及网友的关注度迅速上升,并于16日到达该舆情事件关注度的最高值。
之后,该舆情的关注热度逐渐下降,呈现出平稳回落的趋势。1月17日,微博网友爆料,女孩的伤势加重,而相关部门疑似“阻止转院”的消息。而当地警方的回应,再次点燃了网友的关注热情,该舆情事件在20日出现了第二次高潮。
从来源类型统计图可以看出,微博的信息量占比最高,达到了96.42%。从情感分布图来看,敏感信息的占比达到了86.61%,可以看出,网友对此事件的愤慨和谴责。
观点分析
绝大部分网友愤怒谴责对女孩的残害,要求严厉处罚以平民愤。@边白7称,这对小女孩得是多大的身心打击啊,这些人真是禽兽不如!@带带蔡广坤吧称,这个如果不严惩,一来难以平民愤,二来以后恐怕校园欺凌事件将越来越无所顾忌。
而部分网友则将矛头直接指向学校监管失职,认为对于涉事男孩与校长的处分过轻。@三甚红称,发生这种事情,是班主任的失职!难道不需要作出合理解释吗?@赤潮汐7称,未满十四岁不予处罚?那受伤小女孩的未来谁来买单?未满十四岁真是一道免死金牌!@追风筝的翡翠鸟称,是免职而不是撤职,中国人都懂是什么意思。
同时,官方回应疑点众多,难以服众。《新京报》称,家长控诉和官方调查之间落差巨大,而涉事老师仍在上课,疑似已“全身而退”,个中留下的疑问需要解开。澎湃新闻称,官方公布的这个调查结论,并没有证伪受害孩子提出的“老师教唆学生殴打她”的疑点,恐怕难以服膺公众的期待。还是希望当地能够给出更多让人信服的证据来澄清疑点。
《人民日报》:年仅8岁,已经承受太多苦难,为何还待她以残虐?如此恶性事件,涉嫌触犯刑法,责任人当受刑罚。若不依法惩恶扬善,正义必将委顿。真相究竟如何?尚需调查,但不难达成基本共识:必须为受伤女童讨回公道,必须抚慰她的伤口,也必须呵护她的未来。
光明网:从女童所处环境及遭受的虐待看,并未逸出我们习惯的阅读语境之外:农村贫困家庭儿童所可能面临的法治盲区。这一群体,常因为取证意识淡薄、家庭监护不到位、法治资源稀缺,成为易遭受侵害的群体。而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以个案为具体抓手,从对个案的处理中提供具体可见的改善路径,传递社会及机制所能给予也必须给予的公平公正。
中青融评:人们的质疑也好,不满也罢,为的都是让此事水落石出,给受到严重伤害的女童一个交代。对此,官方应该拿出更多的耐心和谨慎、认真的态度,积极回应、化解公众的疑虑。当下,官方尽管已经作出了回应,但公众心中的疑虑却远未消解,我们希望当地官方不要止步于此,能够进一步对这起事件追问下去。
舆情点评
从事情的发展看,女孩被打伤事件发生在2018年12月14日。那么,这一个月时间是否都花在了调查取证上?通报显示,2018年12月15日,在受伤女童家属报案后,宁县公安局、教育体育局就已经开展调查,并协调解决后续事宜。但从事发到组织调查,再到事件发酵后很快得出实质性的结论、有关人员受到相应处分,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而推动调查工作加快步伐的,无疑是舆论的关注。
近年来,某一事件在舆论场中成为焦点后,就会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关注舆情并及时回应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如果事件形不成热点,恐怕就不会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以甘肃女孩被伤害事件来说,如果不是媒体及网友的及时跟进,引发舆论热议,最终的处理结果会怎么样?
其实,总把解决事件的希望寄托在舆论关注上,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涉事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处罚责任人,安抚受害者及家属的情绪,该事件也不会引发舆论关注,形成负面舆情。而事发一个月后,这份姗姗来迟的官方通报,虽然信息量很大,也更有逻辑性,但回应内容避重就轻,疑点重重,舆论不满与质疑声高涨。
按理说,该事件的调查难度不会太大,但由于之前官方对于该事件的草率处理,以及对于关键事实的躲闪和回避,将政府部门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再想修复公众的信任,只能是事倍功半。相关部门一味被动、挤牙膏式的舆情处理方式,必将付出一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