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生物深陷“破发”泥淖 控股股东及大股东难破“高质押”迷局

经济晨报网 2020-01-06 19:00:15 中国质量万里行 分享

  时隔10年之后,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莱茵生物”)股票再次深陷“破发”,时间持续之久远超以往。除了配股与宣布进军工业大麻期间股价出现短暂“春天”外,由于自身业绩不行,之前涨起来的旋即又跌了回去。

  截至12月27日,莱茵生物收盘价7.28元/股,而此轮破发则可将时间追溯至2018年5月底。

  对于今后的市值管理工作,莱茵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股价走势与二级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并将持续通过多样性的渠道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

  逆转不了的“破发”

  8个余月过去,莱茵生物布局工业大麻有了新的进展。

  12月14日,莱茵生物发布《关于美国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暨土地购买完成的公告》。该份公告显示,莱茵生物已全额付清土地款约210万美元。早于今年7月,莱茵生物全资子公司LaynUSA,Inc.就与River Ridge Development Authority签订土地购买合同,拟用上述金额购买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杰弗逊维尔市RRCC工业园区一地块作为工业大麻项目建设用地。

  据莱茵生物过往披露,LaynUSA,Inc.是上市公司植物提取产品在北美地区销售及市场拓展的主体,2011年2月设立于美国,注册资本100万美元,截至2018年末已实缴42.4万美元。同期内,该子公司实现营收2.16亿元,但却未实现盈利,业绩亏损达108.58万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梳理发现,莱茵生物“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涵盖工厂和研发中心两部分,计划投资5818.1万美元(合约4.19亿元)。

  将时间推至今年4月17日,莱茵生物一纸“签订工业大麻原料订购合同”公告,宣告公司进军工业大麻业务领域。有意思的是,该公告发布次日,上市公司就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关注函。因所披露的原料采购合同未达到披露标准,被要求补充说明“选择自愿披露的具体原因和考量、是否存在蹭工业大麻概念股热点炒作股价的动机”。

  关于后者,莱茵生物在问询回复中表示,植物提取业务是公司成立以来的核心主营业务,此次签订工业大麻原料订购合同,仅系公司认可该产品发展前景而正常作出的一个产品品类选择。

  但,关注函的下发绝非空穴来风。莱茵生物进军工业大麻一经发布,上市公司股价连续涨了3个交易日,涨幅值分别高达10.03%、9.97%和10.02%。4月22日,莱茵生物收盘价12.74元/股,相应市值为72.01亿元,为上市后第三峰值。相较披露前,短短4天,市值上涨27.67亿元。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而在这之前,莱茵生物股价就因“配股申请获证监会核准”呈现上涨趋势。配股停牌期间,上市公司市值为44.34亿元。较之核准日,上涨10.63亿元。经计算,截至4月22日,莱茵生物因“配股+进军工业大麻”市值上涨了53.2%。

  5月下旬,莱茵生物先后发布“拟在美国投资建设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签订两份工业大麻原料订购合同”公告,其股价再次应声而涨,但位居发行价之上也仅保持了5天。此后,莱茵生物股价重新坠入“走低”深谷而不能自拔。

  “跌跌不休”的业绩

  破发根源在于莱茵生物自身业绩“跌跌不休”。

  截至2019年三季度,上市公司实现营收3.91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3亿元,相应同比下降14.24%和18.5%。需要莱茵生物警惕的是,营收和业绩的双双下滑自打去年三季度就已出现。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过去1个会计年度,上市公司业绩降幅更是高达60.34%,相应营收降幅仅为22.68%,被深交所问询“营收、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不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莱茵生物以“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减少情况与营收降幅相匹配”回复问询。

  据其披露,过去两年,莱茵生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0.82亿元,相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86亿元、0.69亿元,公司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减少18.83%。

  关于营收和业绩的下滑,莱茵生物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BT项目进入尾声,工程量减少,导致公司确认的收入减少,利润减少。”

  据其披露,上述BT项目为“桂林市临桂新区防洪排涝及湖塘水系工程投资、建设与移交项目”,于2011年起开始实施,曾分别于2013年、2014年及2017年为上市公司贡献了50%以上的营收,与植物提取业务共同构成莱茵生物主业。

  不难看出,随着BT业务的收尾,今后植物提取业务将独挑大梁。吊诡的是,2018年莱茵生物植物提取业务实现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32.04%,但净利润却仅增长3.04%。这也意味着该业务要挑起上市公司营收和业绩的“大梁”,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这点从其销量增速要远低于生产量也可以看出。过去1年,莱茵生物植物提取业务实现销售86.79万kg,同比增长57%。要知道,同期内生产量可是达到95.9万kg,增速为81.54%,这导致该业务库存也增加了52.41%。

  期内,上市公司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为84.26%。虽然,今年三季度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为66.59%,但仍处高位。对此,莱茵生物相关负责人回复道,“公司所处的植物提取行业存在季节性特点,每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是原料收购加工高峰期,因此年底存货量都较高。”

  事实上,自打2011年以来,莱茵生物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就在60%以上,至今都未能得到改善。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存货占比过高,一方面可能导致资金周转率降低,同时存货损坏计提影响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产品滞销。

  高质押“怪圈”

  莱茵生物成立于2000年11月,前身为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由秦本军和姚新德分别持股60%和40%。2004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制,秦姚二人持股降至40%和25%。2007年9月,莱茵生物登陆深交所,股票发行价9.89元/股。截至2019年三季度,秦本军持有上市公司1.06亿股,占比18.74%,为控股股东;姚新德持有4467.01万股,占比7.9%,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

  只是秦姚二人所持股份都处于高质押状态,而秦的一致行动人股票全部被质押。12月9日,秦本军将质押给国海证券的4940.95万股股票再次延期购回。据其披露,截至目前,秦共有8450.95万股股票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79.79%,占公司总股本14.95%。秦的一致行动人蒋安明、蒋小三和蒋俊均持有上市公司1950万股股票,相应持股比例为3.45%,悉数被质押。

  时间拉至2017年12月,秦本军以“个人名下企业生产经营”为由,先后将4082万股股票质押给国海证券。次年12月,秦第一次办理了延期购回。值得一提的是,期间3次补充质押后,秦被质押的股票增至5362万股。虽然今年6月,上述被质押股票有2041.05万股解除质押,但秦本军在12月上旬又补充质押了1620万股,这也让秦本人陷入高质押“怪圈”。

  姚的股票质押则可追溯至2016年10月,因个人融资需求分11次累计向海通证券质押4018.76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9.97%。今年7月和9月,姚新德先后两次延期购回上述股票。据上市公司披露,第二次延期后,姚共有4466.99万股股份处于质押中,占其所持股份99.9995%,占上市公司总股本7.9%。

  关于上述高质押,莱茵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秦本军及其一致行动人依法持有其他多项资产,名下相关企业流动性较好,可通过自有或自筹等方式获得资金,具有较好的偿还能力,且当股价达到预警线时,质权人即通知秦本军及其一致行动人追加保证金,以应对未来潜在平仓风险。

  但,延期购回已经说明秦姚二人及秦的一致行动人资金链紧张。

  沈萌也认为,股票的高质押和延期购回,说明秦姚二人及秦的一致行动人资金链压力很大,且可腾挪的空间极度有限,很可能导致“因为股价波动引发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

  变更募投缓解资金之需

  处于紧张状态的还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流。

  早在过去1年,莱茵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就已为负,且这一情况至今未有改善。截至2019年三季度,上市公司这一数值为-0.78亿元。为了解决资金需求,上市公司变更了配股募资所投项目,将原募投“甜叶菊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下称“甜叶菊项目”)变更为“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据其《配股说明书》,甜叶菊项目投资总额为4.79亿元,种植基地达6万亩,项目建设完成并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3亿元,净利润0.53亿元。负责该项目实施的子公司桂林莱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其配股预案发布前1个月就已设立,足见莱茵生物对甜叶菊项目寄予“厚望”。上述变更,“朝令夕改”之意昭然。

  这也成为深交所问询的重点,“要求上市公司说明在募集资金到位后至今仍未投入甜叶菊项目的原因及合理性”。莱茵生物在之后的回复中表示“原募投项目投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大降低,工业大麻项目投资回收期更短,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及经济效益更高”。

  究其本质,不过是莱茵生物在紧张的现金流之下,资金链也紧了。

  据choice数据,2019年三季度,莱茵生物货币资金为3.76亿元,而其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就达3.66亿元。偿还完短期负债后,所剩无几。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