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中:关注猪肉价格 保障百姓消费

经济晨报网 2019-12-04 20:31:05 消费日报 分享

微信图片_20191204093036.jpg 

  如果说猪肉价格是2019年度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事件之一,我想没有人会反对。的确如此,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涨再涨,即便最近几周出现一定的涨跌反复,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大家心里还是不踏实。毕竟谁也不敢断言猪肉价格就此开始下跌。中国人食用的肉类大部分是猪肉,因此,猪肉价格不仅是关键的价格标杆,也关系到居民生活成本的高低,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更关系社会和谐人心稳定,任何时候都得重视。

  上涨的猪肉价格

  中国爱吃猪肉的人非常多,猪肉又是国人日常餐食的主要肉类。每年全球猪肉的一半食用量在中国,因此猪肉价格成为多数中国人关心的焦点。猪肉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每个家庭的饮食结构和消费成本。今年猪肉价格成了消费者聊的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成为目前人人都关心的重要民生话题。前段时间的猪肉价格就像汽车开上高速公路,一路挂挡狂奔。猪肉价格已经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一个痛点。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11月29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2.06元/公斤,环比再次下降;上周(11月25日—29日)实现5连降,较11月初的52.4元/公斤下降10.34元/公斤,降幅达到19.73%。虽然这只是全国平均批发价格,很多地方的零售价格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但毕竟大家看到猪肉价格下跌的希望了。

  市场的供需关系

  任何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化都跟市场供求关系有关,猪肉价格自然也是如此,也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一定下跌。本次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就是由猪肉市场供应大幅减少造成的,从猪肉市场供需两个角度分析,从需求端看,国内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比远远超过一半之上,短期内牛羊禽肉难以替代;从供给端看,中国进口猪肉量长期仅占国内猪肉消费的3%左右,绝大部分生猪来自国内养猪场,因此,尽快恢复国内生猪产能十分关键。

  本轮猪肉供应减少、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猪瘟病毒持续扩散,猪瘟横扫各地,造成大量的猪死亡,生猪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是因为自2015年以来的环保政策关停了不少养猪小作坊,农村禁养区没有养猪场了,养猪场数量有限导致供给不足。当然,正常的猪周期也是原因之一,猪周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周期,猪肉价格上涨时,就会刺激养殖户大量养殖,然后供应增加,猪肉价格就会下降。猪肉价格大幅下降后,养殖户利润减少,就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减少养殖,生猪量减少,猪肉价格开始上涨。与此同时,去年开始的持续不断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进口美国农产品关税增加,也影响了猪肉的价格。但2009年以来,猪肉进口量呈上升态势,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不超过3%,因此进口猪肉对国内猪肉价格影响有限,不是本次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但即便如此,猪肉价格的连续上涨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棘手的非洲猪瘟

  据专家介绍,非洲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非洲猪瘟,原来存在于非洲大陆,后来因为猪瘟传播迅速,很快就波及到欧洲及其他国家。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主要在大肠,特别是在回盲口附近发生纽扣状溃疡。该病不分猪龄、性别、体重大小,也不分季节。一旦养殖场中有一头猪发病,很快就会传播到其他猪,发病很快,病情复杂,病程短,死亡率很高。病的潜伏期平均为7天,通常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生猪,出现临床表现之后,大概10天左右就会死亡。

  我国有很多中小型养猪场,在生猪饲养管理方面缺乏能力和经验,对疫情控制能力和预防免疫措施都有较大差距。一旦养殖的生猪感染了非洲猪瘟,就会很快殃及整个养殖场,甚至养殖场的猪全部死光,养殖户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目前最让养殖场棘手的是非洲猪瘟恐慌仍没有彻底消散,疫情的挑战依然持续存在,非洲猪瘟常态化对养猪业的威胁短期很难彻底解决,对养猪户的积极性打击是长期的。据专家介绍,疫苗仍在研发阶段,最快的还处于临床前研究,从临床到应用,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在此期间就需要国家层面持续提升疫情防治能力,及时披露重要信息和数据,帮助广大养殖户应对疫情。

  一刀切的环保政策

  中国几千年的农村养殖习惯就是在家里养一些猪、鸡、鸭、鹅等,过年时宰杀一些自己吃,多余的卖到市场,后来逐步有了中小型养殖场。从2015年开始,出于散养生猪影响环境的考虑,对一些不达标的小型养猪场进行了关停。通过近几年的持续综合治理,一些卫生不达标、规模不够以及处于禁养区的养殖户被禁止养殖,导致生猪存栏总数下降,这也是造成当前生猪供给不足的一个因素。生猪存栏大量减少,自然就出现了价格上的失控。现在自己没有养猪的农民吃猪肉也要到市场上去购买,市场压力必然增大。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确实比较严重。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升,开始实施最严厉的环保政策解决污染问题也确有必要。但是,如果环保措施过于简单粗暴,甚至划定限养范围强制关闭,那么迫于环保投入成本高和污染治理难度大,散户在一刀切的严厉环保政策面前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无奈的退出养猪业,后果不言而喻。

  无奈的中小散户

  这些年,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随着养猪技术的提高,虽然规模化养殖场在逐步增多,中小养殖户占比在逐步下降,但是毕竟还有约1/3的养殖户是中小散户。现在的养殖政策环境对于中小散户来说十分不利,或者说这些中小散户非常无奈,有很多人已经放弃或者流露出要放弃养猪的念头。

  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相比,中小散户确实无法抗衡。比如面对环保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经济能力购买上百万元的粪污处理设备,即便买了,他们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操作设备,确保粪污处理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另外,大型养猪场规模化程度高,养猪技术高,养猪成本也就相对较低。规模化养猪场每年都能拿到大量的补贴,而散户养猪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很少,所以散户也基本与补贴无缘。

  面对市场供求信息时,中小散户掌握的信息资料是不对等的,他们没法第一时间掌握最准确最权威的外部信息,在面对疫情发生、市场行情变化、国家重大政策出台时,他们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正确选择和处理,中小散户往往因此受到严重伤害,遭受重大损失,这也是无奈的中小散户无法承受之重。

     多元的调控举措

  猪肉价格走势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国家多个部门积极出手、多元发力,保障农户养殖生猪的积极性,保障市场货源充足。为了稳定猪肉价格,国务院以及各部门连续召开多次重要会议,部署恢复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稳定猪肉价格。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猪肉供应等五方面举措。8月29日,商务部表态,将密切跟踪市场动态,会同相关部门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和牛羊肉,增加肉类市场供应。8月30日召开的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也做出部署,要求千方百计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强化市场监测预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和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物价总体稳定,落实猪肉保供稳价措施,适时启动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保障猪肉基本自给为目标,第一次提出省负总责的总要求,随后各省纷纷出台猪肉“保供”政策作为响应。

  农业农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积极想办法促进生猪生产,全国大部分省份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保供稳价”促进生猪生产的有关措施。随着各地恢复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地,肉价上涨的狂热度已经明显降温。人们相信,生猪产能一定会逐步恢复,百姓的餐桌一定会有保障。

    温暖的民生关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天下、情系人民,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讲得最多的是人民,倾注最深的是民生。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猪肉价格稳定与否,关系到百姓日常花销多少,影响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感受。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全国畜牧工作会议时提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要充分认识抓好生猪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深刻吸取生猪生产下滑的教训,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完成恢复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供应稳定。这彰显了政府对确保生猪供给的态度,也彰显了本届政府对民生的关怀,对百姓的关爱

  (李振中 消费日报社社长 总编辑 国家一级导演)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